「缺氧」→「换热」机制详解
换热结论
我先把结论贴出来,不想深入研究换热机制的,直接看结论就行。
【对建筑降温】
①最高效的降温方式是,倒一些「原油」或「石油」在地上,稍微淹没一点建筑,然后导热管穿过液体与其换热。
之所以用「原油」或「石油」,是因为它气化所需温度比较高,如果用水的话,容易在失控时候蒸发干。这两种液体的导热率都是 2,但石油比热容高0.1,所以「石油」更好一点。
这一方案的换热流程是:「导热管道」(建筑) →「液体」(方块) →「建筑」(建筑)。一共进行两次换热,这两次都是「建筑」与「方块」之间的换热,所以主要影响因素相同,都是双方的导热率。
不同类型的导热率大致顺序如下:砖块(平均 3-2 左右)> 液体(2-1)> 气体(<0)> 隔热砖(<0)。
②次一级方案,导热管道穿过砖块,然后建筑物位于砖块上方,放变温板。
注意,这里不要使用隔热砖,因为「隔热砖」与「气体」的换热效率很低。
这一方案的换热流程是:「导热管道」(建筑) →「砖块」(方块) →「气体」(方块) →「建筑」(建筑)。这一套流程进行了 3 次换热,虽然直接把导热管放在气体中只用两次换热,但是大致估算出来的数据表明,直接放在气体中的换温效率没有砖块高。
③最次方案,导热管道穿过气体,然后建筑物位于气体中,放变温板。
变温板同时与 3×3 范围内的方格换热
【扩散温度】
扩散温度指的是,把「高温」或「低温」扩散到周围空间。所以导热类型就是「方块」→「方块」。
而这种类型之间的换热,主要影响因素是接触面积。「液体」与「液体」换热最快(25×25),「固体」和「气体」换热次之(25×1),其余的两者间换热的接触面积都很弱(1×1)
【换热公式可以得出以下结论】
- 方块与方块之间换热。液体与液体换热最快(25×25),固体和气体换热次之(25×1),其余的两者间换热的接触面积都很弱(1×1)
- 一般换热都是需要通过固液气作为中间介质,但导热板却可以直接与中心重叠的建筑物换热,可是导热板与建筑的换热乘了一个 10的-6次方,所以除真空情况外,千万不要用导热板,一般情况下比气-气导热都弱。
- 无论导热管道放入水中,还是空气中,固体中,本质都是方块与建筑的换热,也就是说,他们的换热公式是一样的,根据公式可知,三者之间的换热差别只在于导热率,一般来说导热率顺序如下:砖块(平均 3-2 左右)> 液体(2-1)> 气体(<0)> 隔热砖(<0)
- 如果同时存在隔热砖和普通砖块,导热管道不要放进隔热砖里,因为不仅仅是导热管道与隔热砖换热慢,相比于砖块来说,隔热砖与气体换热也慢,计算的一个例子如下:普通砖块与气体\sqrt{(2.9 × 0.024)} × 25=6.595,隔热砖与气体0.0242 × 25=0.6,气体与气体\sqrt(0.024 × 0.024) × 1=0.024,隔热砖即使是使用陶瓷,依然要比气-气导热好
- 网格砖和透气砖不算砖块,而是算作物品,即:导热管道是与内部的气体或液体换热,而后气液与砖块换热,所以最好不要大量使用这两种砖,也不要试图通过这两种砖换热
- 导热板的换热最低,虽然是一步换热,但乘了一个10的负6次方,其它三步换热都要比它高
换热参与者分类&路线
在进行换热时,所有换热参与者大致被分为如下四类:
【方格】
这包括「自然方格」和「人工方格」
- 自然方格指的是:以方格形式存在的气体、液体、自然固体方块
- 人工方格指的是:各种砖块、各种接线板和压力板、关闭的气闸等,但是不包括「网格砖」和「透气砖」
【物品】
物品包含的内容比较杂,不太容易区分,详细看下面分类:
- 碎片。掉在地上的,以及在运输轨道上的。如果是处于「自然固体」方格内的“掩埋物”,它是不与外界换热的。
- 网格砖和透气砖。这俩是独一份,因为空气能透过它,所以等价于物品。
- 建筑的内容物,但是不包含管道。大部分建筑的内容物,换热时候是做为判定格处的物品来参与换热,但是也有一些内容物是完全不与换热的。例如:金属精炼器的冷却液、玻璃熔炉的熔融玻璃、研究性反应堆内的所有内容物、通电时的冰箱内的内容物等
- 常见生物。这包含常见的动植物,比较特殊的是「辐射蜂巢」和「干饭树」(即试验体52B)。「辐射蜂巢」换热时候,当作左下角处一格的碎片,而「干饭树」则是作为最下层中间一格的碎片参与换热。
【建筑】
建筑就比较好区分了,大部分都参与换热。特殊的是:「人工方格」、「网格砖」、「透气砖」和「火箭舱块」之类的完全不换热的。
下面列出一些常见的分类:
- 研究站、电解器等普通建筑图层的建筑
- 干板墙、像素屏、变温板等背景墙图层的建筑
- 导热板、各种液体管道等液体管道图层的建筑
- 各种气体管道图层、电路图层、自动化图层的建筑,等等
【管道内容物】
这里指的是:「气体管道」或「液体管道」中的内容物。
由于排版不太好搞,所以我直接截图贴上来了。

下面这两张图是上面那张截图里面的那两张子图

除导热板外的物体换热路线

导热板的换热路线
换热公式
游戏内只要可以进行换热,那么每 1 个游戏刻(0.2 秒)就会进行一次换热判定。

不同换热类型对应公式

参数介绍
如果是「方格」与「方格」换热,那么还要考虑表面积乘数,也就是s1、s2。
这两个值是固定的,根据方格的类型来选择,具体看下表:
方格种类 | 对固体表面积乘数 | 对液体表面积乘数 | 对气体表面积乘数 |
液体 | 1 | 25 | 1 |
气体 | 25 | 1 | 1 |
大部分固体 | 1 | 1 | 1 |
碎冰、雪 | 1 | 1 | 1000 |
导热质 | 2 | 2 | 2 |
示例:
- 液体 1 对液体 2 ,所以s1×s2=25×25
- 气体 1 对大部分固体 2,s1×s2=25×1
- 大部分固体对大部分固体,s1×s2=1×1
最后,补充两个有误的内容:
- 隔热砖的热导率,游戏内标注的是错的。实际热导率 = 原材料的(2/255)^2,游戏内显示的是原材料的 1/100。
- 有一些建筑,建成之后的热导率和建造材料的热导率有所不同。例如「液体导热管」或「气体导热管」热导率 = 2 × 原材料热导率,「隔热管道」热导率 = 1/32 × 原材料,大部分「自动化元件」热导率 = 1/20 × 原材料(「锁存器」、「信号线」「线组」「信号桥」例外)。